發布時間:2025-10-29
提到尿酸結石,不少人總有一堆困惑:想防結石卻不知道水該怎么喝、豆腐能不能吃,擔心鹽吃多了影響恢復,甚至喝夠水了結石還復發……這些糾結不僅影響日常飲食,還可能讓防治走彎路。今天就針對尿酸結石的核心疑問,用通俗的話講清關鍵知識點,幫你避開誤區、科學應對。
尿酸結石形成的原因?
誘發尿酸結石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個:
首要因素是尿pH值持續過低。尿酸的溶解度具有pH值依賴性,患者的尿pH值平均為5.5,在這種偏酸的尿液中,尿酸的溶解度很低,容易析出結晶;
其次是尿酸產生過量、或排泄過多所致的高尿酸尿。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產物。如果飲食中過量食用高嘌呤食物就會導致尿中尿酸排泄量增加,進而引發尿酸結石形成。
再次是低尿量引起的尿中尿酸濃度增高。
結石患者往往會誤認為,尿酸結石患者一定會有痛風。事實上,尿酸結石患者中只有約25%合并痛風,而相同比率的痛風患者會并發尿酸結石。

為什么“大量飲水”可有效預防結石?
大量飲水是防治各種成分尿路結石簡單而有效的方法。
其作用是縮短游離晶體顆粒在尿路中的平均滯留時間,促進較小結石自行排出;降低成石物質的尿飽和度以阻止結石繼續生長;減少并發尿路感染的機會。目前公認,大量飲水也有助于預防結石復發,如能持之以恒,可使結石復發率大約降低60%。
日攝水量的標準是將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,至尿液清亮無色或微黃為宜。尿酸結石患者每日飲水量最好達到3000ml,白天均勻飲水。

尿酸結石患者的血尿酸一定升高嗎? 不一定。 尿酸結石形成的主要因素: ①尿pH值持續偏低; ②高尿酸尿; ③低尿量。 血尿酸升高說明患者是痛風體質,也可引發尿酸結石形成,但兩者之間的關系較弱。據統計,大約25%的痛風患者會并發尿酸結石;同時有25%的尿酸結石,是由于痛風所致。
尿酸結石患者可以吃豆制品嗎? 可以。 因嘌呤可溶于水,當黃豆被加水研磨,加工成豆干、豆腐等制品的過程中,可使嘌呤大量流失,尿酸結石患者可以適量食用。但不宜過多食用全豆食品,例如煮豆子、炒豆子等。
控制高嘌呤食物后為何結石仍復發? 引起體內尿酸水平升高的原因有兩個:嘌呤代謝紊亂和尿酸排泄減少。 不少尿酸結石或痛風患者僅重視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,而忽視尿酸排泄減少的問題,往往防治效果不理想。人體內60%~65%的尿酸通過腎臟排泄,增加排尿量和堿性飲食可以有效促進尿酸排泄。 具體來說,就是多飲水(每日3000ml,白水最佳)增加排尿量,和多吃富含枸櫞酸的蔬菜瓜果。
添加糖食物(飲料)會引起結石嗎? 近年來研究發現,除酒精、海鮮、紅肉和動物內臟外,添加糖食物、高果糖飲料(碳酸飲料)、高脂肪高碳水的糖油混合物會導致人體內的尿酸增高。雖然這類食物自身的嘌呤含量很低,但因其會引起身體氧化,刺激人體內源性嘌呤的生成,進而導致尿酸排泄升高。 所以,尿酸結石患者需要限制添加糖食物(飲料)。
水果中的果糖對尿酸有影響嗎?
研究表明,飲食中攝入較多的果糖,會增加人體中內源性尿酸的生成,所以,有患者擔心水果是否也會增加尿酸結石形成的風險。雖然水果中也含有果糖,但和添加糖食物(飲料)相比,還包含許多有益的成分,比如多酚類抗氧化物。特別是富含花青素的莓類水果和富含枸櫞酸鉀的柑橘類水果,有利于降低尿酸水平。

尿酸結石需要“限食鈉鹽”嗎?
尿酸結石的形成與食用鈉鹽(食鹽、雞精、味精等)的多少沒有直接關系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食用過量的鈉鹽,會導致尿液中的尿酸與鈉結合,在結石表面形成一層尿酸鈉結晶,影響尿酸結石的溶石效果。

看完這些內容,相信你對尿酸結石的飲水、飲食和防治誤區有了更清晰的認識。其實只要抓住 “科學補水、合理飲食、關注尿酸排泄” 這幾個重點,就能有效降低結石風險。